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有了龙的崇拜。传说中的龙,是一个象山一样绵延起伏的庞然大物,故而人们常常把山比做龙。全国各地,以龙命名的龙门、龙泉、龙丘、龙井、龙溪、龙池等地名,实在数不胜数。风水术借用了民间有关龙的观念,称蜿蜒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龙,又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病龙、死龙,来龙、去龙,直龙、横龙,飞龙、潜龙之别。古之风水,以龙山为吉地,以山的气脉集结处为龙穴,在吉地的龙穴作墓地或建宅,可以得到吉祥。可见,风水术的龙的观念是由龙崇拜演变出来的。风水选择的方式方法虽然众多,然归纳起来其精髓为龙、穴、砂、水四大要素(有书将“向“加入,统称“地理五诀“),其原理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大准则。”龙“指山脉,“龙真“指生气流动着的山脉。龙在地蜿蜒崎岖地跑,由此推断地下”生气“,也势必随其蜿蜒崎岖地流动。其中的主山为“来龙“;又山顶蜿蜒而下的山梁为“龙脉“,也称“去脉“。寻龙的目的是点穴,点穴必须先寻龙。”穴“指山脉停驻、生气聚结的吉穴。提到“穴“,人们便自然想到“墓穴“,其实古人最早是“穴居野处“,故“穴“指用来安居、下葬的场地。”砂“指穴周围的山势,“砂环“指穴地背侧和左右山势重叠环抱的大好自然环境。砂环,可以使地中聚结的生气不致被风吹散。指与穴相关的水流、水向,“水抱“指穴地面前有水抱流。水抱,使地中生气环聚在内,而没有走失的可能。风水环境选择的四大要素中“龙“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则“砂、穴“无从谈起,其次是“水“。然而,如今我们居住的城市中,大多没有“真山(龙)真水“,那么城市住宅的“龙“与“水“该如何论呢?我们应怎样依次进行风水选择呢?古人曾将住宅分为三类:一曰井邑之宅;二曰旷野之宅;三曰山谷之宅。城市住宅即属于第一种井邑之宅。《阳宅集》成卷一“看龙“条目中有诗云:“万瓦鳞鳞市井中,高连屋脊是来龙,虽曰旱龙天上至,还须滴水界真踪。此即把密集相连的万家屋脊看作蜿蜒起伏的龙脉,那么“滴水界“的水又如何论呢《阳宅觉》中讲到:“......收来气之法,盖以街巷作水论。“《阳宅会心集》则更明确说明:“一层街衙为一层水......”。从这些风水古籍中可以看出,把城市中的街道视为“水界“,这在古人那里早有此论,并非今人所附会。因此,古人讲的:“立门前不宜见街口,顾宅后不宜有直脊。“之说,就是强调:门前水流不宜直冲过来,屋后龙脉要蜿蜒起伏不僵直。为什么呢?风水学中最重视有“生气“来源,那万家比户的房屋内都有最有灵气、最有生气的人居住,此等“气道“绝对可以同起伏的山脉相比美;风水学讲究“藏风聚气“,城市的房屋建筑确能起得类似山峦的“藏风聚气“之作用,尤其是那些高大楼房建筑;风水学重视“导气、界,所谓: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车水马龙的街道必然有“导气“之功能,无人居住的宽阔马路则定有“界气“之作用,因此城市的街道自然起着类似“水“的作用。既然城市的楼房建筑有山峦一样的形状、街道有水流一样的特征,它们就有山、水的内涵,起着类似的作用。明白了上述道理,城市住宅风水环境的选择也就不难把握了。例如风水学讲究“曲则有情“,城市住宅则畏忌街道直冲;风水学讲究“山环水抱“,城市住宅则畏忌风口安居和街道反弓;风水学讲究“山谷勿居“,城市住宅则畏忌“天斩“(两幢高大建筑之间的一条狭窄空隙);风水学讲究“蜿蜒起伏“,城市住宅则畏忌笔直僵硬。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雄峻非凡,气势磅礴,忽而直插青云,云烟缭绕;时而奔腾起伏,千姿万态,时而舒展缓落,伏首苍田;或而隐踪匿迹,身形不见。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风水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将逶迤奔腾,形象万千的山脉称之为龙脉,比喻是非常恰当的。风水术上所说的龙,本义就是指山脉的动态气势。平原也有龙,只是藏在地表底下不露真身。山脉是在宇宙星体的引力和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相结合而形成的地应力作用下逐渐隆起而形成的,其间还有地表水天长地久冲刷的功劳。所以,凡山势雄伟的地方,都是地球表面的高能场分布地带,同时也是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带。地表上的高能场分布,大体上与山脉的坐向是相一致的。这种能量场在风水术上就叫着“龙气”,龙气是地应力、地电场、地引力、星体引力等复杂成分组成的综合场。龙气有吉有凶。这种能场的强度与频率与人类生理、心理所要求的域值是否相一致,是划分煞气和生气的主要标准。对人类身心健康有害的龙气叫做“煞气”,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益的龙气就叫做“生气”。风水术强调“葬乘生气”,那么,生气要怎么样去寻找?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风水术的先贤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山脉的形状和走向与风水的关系上,苦苦地探素了几千年,终于在晋代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用于寻找生气的理论和方法,郭璞所写的《葬书》,就是关于寻找生气问题的一[篇总结。唐代的杨筠松,在承继郭璞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堪舆实践经验,写出了《撼龙经》、《疑龙经》两部寻龙专著。杨公的二龙经,是堪舆家寻龙的主要经典和理论根据,成了所有习堪舆者的必读之书。 一、中国龙脉起祖于昆仑山脉 风水术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分别龙的不同级别,认为作为某处的一条具体的龙,它不是孤立存在和凭空出现的,与人一样,龙也有父母祖宗。穴位后面的山峰叫做父母山,依次往后是少祖山,太祖山,......山脉的源头是为龙的老祖宗。查求龙的各级祖宗就叫着“认宗”。古话云:“寻龙不认宗,到头一场空”,可见龙的起源对龙穴的富贵贫贱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中国所有的龙脉都起祖于昆仑山,昆仑山又名须弥山。杨公所著的《撼龙经》开头就写道:“须猕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东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帏为杳冥。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分枝劈脉纵横去,气血钩连逢水住。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居公侯。其次偏方小镇市,亦有富贵居其地。”中国有三大干龙,以长江和黄河为界,长江以南的干龙叫南干龙,长江和黄河夹送的干龙叫中干龙,黄河北面的干龙叫北干龙。三大干龙同是昆仑山南龙的分枝。所以说,昆仑山是中国所有龙脉共同的祖宗。三大干龙是各级枝龙的总纲,想要探寻清楚龙脉的来龙去脉,就要先了解三大干龙的分布区域和基本走向,才能认清龙祖龙宗。 北干龙所分布的地域,包括新疆、内蒙、青海、甘肃、山西、河北、辽宁、吉宁、黑龙江等省份。 中干龙,包括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山东诸省。 南干龙所在区域包括云南、广西、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诸省。 三大干龙的总体走向大体上都是从西往东到海为止,有的则延伸到到大陆架的岛屿。三大干龙从昆仑山往东延伸的过程中,或南或北,一路分枝劈脉,孕育出各级枝龙,孕结出成千上万的富贵之穴和大大小小的垣局,有如群星撒落,星罗棋布在神州大地上。 二、认星体 杨公认为:“高山须认星峰起,平地龙行别有名。峰以星名取其类,星辰下照山成形”,故用北斗九星的名字来命名不同形态的龙脉山峰——星体,星体共有九种:即贪狼、武曲、巨门、文曲、破军、禄存、廉贞、左辅、右弼。其中,贪狼、武曲、巨门、左辅和右弼是吉星,文曲、破军、廉贞、禄存是为凶星,统称为“五吉四凶”,也叫九星行龙。贪狼属木,武曲、破军属金,文曲属水,廉贞属火,巨门、禄存、左辅、右弼属土。龙之星体以尖、园、方而有神为吉,僵直死硬、歪斜、破碎、空洞、过刚、过柔、带煞、无神则为凶。“龙神二字寻山诀,神是精神龙是质”。质是神的本体,神是质的表露。星峰秀丽,其神必清;星峰丑陋,其神必浊;星峰饱满,其神必厚;星峰峥嵘,神中带煞;星峰无力,其神必弱。 1、辨别龙的真假:风水术讲究“龙真穴的”,但必是先有“龙真”然后才有“穴的”。辨别龙的真假,是风水术最紧要的功夫。天下之山,山山都有龙,但并不是每一个山脉都是真龙。真龙必祖宗奇特,出身活动,星峰秀丽端庄,或尖、或圆、或方。行度之间,开帐穿心(也有非穿心出帐的真龙),有桡卓枝脚,有起伏顿跌,有剥换转变,有束咽过峡,有活泼可爱之势。及至入首,应星明显,穴情明白。下砂有力,水口关锁严密。明堂平缓端正。出脉、行龙、过峡、结穴皆后有送,前有迎,两旁有护卫,到头结穴处重重山水缠抱,四周山水有情。假龙也有祖宗,但出脉不美,五吉星峰不现,不是强硬粗陋,就是凶顽带杀。脉不穿心,或虽穿心但无迎无送。偶见秀丽山峰,也是孤削缺枝叶,或偏斜无从。虽有枝桡卓,但边长边短,或逆而带杀、带尖利,或臃肿粗恶,反背而不顾本身。虽有起伏,但过脉不绵。虽有过峡,但风吹水劫,两旁没有遮拦,或长粗硬直,或斜出偏落。虽有剥换,但越剥换越显粗斜,或剥换后反生凶星。行龙一路缠护稀少,护从不周。及至入首,应星模糊,穴场渺茫,无穴可下。下砂无拦,水口不关,明堂倾而直泻,水不归堂,或反弓。或直窜,或割脚,或射胁。龙虎反窜,或曲腰折臂。虽有秀丽朝山,但脚走而无情。真龙必有穴,假龙必无穴可点。真龙必重重缠护,假龙必缠护甚少或没有缠护。真龙必星峰秀丽,假龙必山体粗陋。真龙必活泼喜人,假龙必僵硬苯绌。真龙必山水有情,假龙必山水反背。 2、知道龙的行止:行龙有其一定的规律,有的要行数百里才结穴,有的数十里结穴,也有的数百步即结穴。不分清是结穴之龙,还是过龙,就难于正确地找到穴场。龙行则山势奔走不停,水势遄急而不回环,山水不聚,门户不关;龙止必尊星不动,逆水回拦,砂交水会,水口关严。龙行必分牙布爪,枝桡卓(即山脚)闪后;龙止则藏牙缩爪,手足向前。游鳞凤翼,不是真落;勒马横弓,乃是真停。分水之地,龙之行所;合水之地,龙之止处。龙欲行,分水导之;龙欲止,合水证之。所以,辨认龙的动静行止,一看山势的起伏跌宕,二看砂水送迎,三看水之分合,四看水口关拦。 3、辨别龙的老嫩:经云:“老龙抽出嫩枝柯,跌断不嫌多”。龙之老嫩,与人之老嫩理也相同。人老珠黄就没有生育能力,龙老枯稿也没有生气可乘。凡山峦粗蠢、臃肿,星体浑浊,枝脚短缩,气色枯槁,未经剥换者,即属老龙。老龙绝无生气,永无生育之理。也有虽经剥换,但不变细嫩者,称为老亢,同样没有生气,无穴可寻。龙通过剥换,大变小,粗变细,自凶变吉,由老变嫩,有如蛇退皮、蝉退壳,脱胎换骨,面貌一新,有起伏,有顿跌,有活动,好象新春来临老树发出的新枝,生机勃勃,自然生气旺盛,必有穴可寻。 4、看龙的枝脚桡卓:陆地上,动物具足方能行走,水中,备篙浆才可行船。龙,也需自具枝脚桡卓而方能行止。枝脚桡卓是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比喻。枝脚桡卓的形体随龙而异,龙长,其枝脚桡卓也长;龙短,枝脚桡卓也短。枝脚桡卓,形态百变,也有贵贱。吉龙所发枝脚,也起星辰而发秀;凶龙所发枝脚,则形恶陋而现凶机。枝脚之山如广褒起伏,伴龙同行,或如仓库,或如旗鼓,或如剑印,或如太乙天乙,峙立两边;或成御屏展帐,或结天关地轴,或如文官武将,或类天马贵人,或类龟蛇狮象,或如玉带金章,或秀如文笔,或如覆釜顿钟,或如队仗仪从,或森如排衙,或如子孙济济,或如奴仆从行,等等皆吉龙、富贵龙之枝脚。虽有枝脚,但无挺拔之势者谓之弱;散漫无收拾者谓之虚;反背无情者谓之逆;尖利凶恶而反射本身者谓之杀;拖曳太重而左右奔走者,谓之劫。凡枝脚不均,一边长一边短,一边有一边无,一边顺一边逆,一边美一边丑,或垂落两旁,如抛枪提箩,如断臂断指,如零乱茅叶等,都是凶龙、贫贱龙之枝脚。 5、分辨龙的旁正:龙除了有真假吉凶的分别外,还有旁正之别,要注意鉴别。祖山之下,数龙并出,何为正龙?何为旁龙?正龙乃秉受正气而生,大多穿心出帐,星辰端庄尊重,行龙活泼自然,护卫侍从不离左右,过峡时有迎有送,结穴时山水重重缠护,形态、气势自与众山各异。旁龙虽也有秀丽山峰,也有剥换,也有跌宕,也有枝脚,但旁龙总要流露出俯伏、揖让、退逊之神态,仔细从主从关系上去观察分析是不难区分的。圣贤君子皆由正龙正气钟孕而出,是正气感召的结果。但他们家里的祖、孙、父、子、兄、弟,却贤蠢不一,或邪正不齐,何故?此乃龙脉各节星辰不同和砂水方位各异的缘故造成的。正龙也无全美,造化绝无全功,此乃天道使然。 6、分辨龙之宾主:主即受穴之山,宾即朝迎之山。宜主宾分明,宾略弱于主。喜主宾情意相投,形势相称。一忌主弱宾强,强宾凌主。二忌有主无宾。分辩宾主的方法很多,最便捷的方法是看明堂之水环抱何方:水城环抱必为主,水城反背便是宾。 7、分辨龙的面和背:祖山、龙皆有正面、背面之分。以祖山论,其面一壁,开帐幔,出脉顿起星辰,必迥然秀美;其背一壁,或峭壁,或臃肿粗顽,无乳泉,无枝脚,即使有枝脚,也是悬针尖利,星辰不起,有出脉也短促,只可作神坛佛宫。以山龙论,龙之正面,必有护从,且山环水聚;龙背则无枝脚,无护从,或枝脚尖利,或陡峻,或山水反背无情。以平地龙论,砂宽水缓、有开口是面,砂窄水急、无开口即是背。古人云:“平洋之龙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所谓开口,即是指有天然生成的内明堂。龙之正面才有穴可寻,龙背则无穴可点。 8、龙之“三势”:五行之气蕴藏于地中,发而生万物,聚则成形即成龙。形分三势:即山野之势,平岗之势,平洋之势。葬书云:“若伏若连,其原在天,若水之波,若马之弛”,即是指山野之势。山龙大多是起伏格,其势有高有低,有昂有伏,大顿小跌,断而复起。平岗之龙,多仙带之格,其势屈曲摇摆,逶迤活动,好象蛇行,似飘带飞舞。平地之龙多平受之格,其势脉落平原,一马平川,一望无际,微微有势,高一寸即是山,低一寸即是水。三格之龙,都是高山起祖,分落于高岗平地,龙形虽异,其生气却无轻重大小之别。山龙也有下落平地而结穴者,平地龙也有墩埠高起而结穴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