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经》云: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诸南侯云:生气融结之所,必有一恰好处移易不得。
郭氏云: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平者宜深。
谢和卿云:当浅而深,人绝而淫;当深而浅,富贵难合。合远而近,灾祸立至;合近而远,绝除人迹。
廖金精云:若还打破太极晕,水蚁便侵棺。
萧智深云:浅深之法,在于阴、阳、浮、沉四者。阳则气从下升,阴则气从上临。下升则棺底而起,上临则棺盖而入。棺盖入者,葬于脉底。棺底起者,扶于气上。沉则深,浮则浅,二者凭于生气。峻则深,平则浅,轻重全在阴阳。
叶九升云:南地气浮于上,只宜浅葬。北方高土平冈,可深四五尺。若一坦平夷,当深丈余,其脉伏故也。
《堪舆经》云:顿而仰者穴巅,顿而立者穴腰,顿而侧者穴闪,顿而俯者穴麓。下粗而脚缩者穴高,上粗而脚伸者穴低。
《葬经》云:支葬其巅,垅葬其麓。
《元机》云:龙虎紧关高点穴,若还宽阔穴须低。
土牛云:缓处何妨安绝顶,急时不怕葬深泥。
《玉髄经》云:或曰:京畿藩府,其穴方广二三十里,或一二十里,小者亦不下十数里,何以见端的实在何处?子曰一言以蔽之,最高处是也,阴地亦然。若在平野,断要高于众地,而后可扦,山居取平坂。若在平野,亦须在高处,如卑湿去处,亦令人家业不长,丁财不兴旺也。
《平洋总论》云:山宜坐高朝低,洋宜坐低朝高;山宜左右围抱,洋宜左右放空。山宜水朝穴前,洋宜水冲穴后。以山属阴宜用顺而向阳,洋属阳宜用逆而向阴也。
古歌云:若还差一线,如隔万重山。
《穴法》云:点法太低,名为淋穴;点法太高,名为渴穴。淋主夭弱,渴主凶暴。
|